<>听说陆涛同意和张先生比试之后,老王都从柜台里面走出来了。
“我说涛儿,你有把握吗?”老王关切的问道。他也是在精神上支持着陆涛的,这个张先生纯属砸场子。昨天他没来,老王和孙大成反应过之后,孙大成就已经答应不要张先生,留下陆涛继续讲书。结果今天他竟然来闹事。
按照老王的意思,其实就压根不管这丫的得了,但是他确实没想到还有比试这一出。同时他也有些担心陆涛了。陆涛年纪轻轻的,能学过多少东西啊,怎么可能比得过五六十岁的张先生呢?
“王叔,您可别说了,那个张老头太无耻了,还特么吃记忆面包。我们涛哥都没吃,那个老货吃起来竟然一点羞愧都没有。”孙强在旁边义愤填膺。
老王听到后,惊奇道:“真的?张先生吃了记忆面包?”
陆涛点点头。
“那你怎么不吃?”老王问。
陆涛心想,我也得能吃才行啊!
不过这个理由是不能说出去的了。他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万一只有死人的系统才会报废,而自己的系统却报废了,这得上哪儿给人找理由去?难道说,哦,我喝敌敌畏自杀了,没想到,嘿!我又奇迹般地活过来了?
喝敌敌畏你都能活过来,你以为你买的是再来一瓶那个版本啊?
说给谁听谁能信?
所以现在陆涛还在摸索阶段,暂时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系统已经坏了不能使用。
“我前段时间刚学过这段《济公传》,所以记忆犹新,根本不用记忆面包。”陆涛真是牙掉了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啊。
“行,涛儿我没看错你。你放心吧,我已经把你的事情和大成反应过了。不管你今天能不能赢,我们天元茶馆只要你,那个张先生,让他滚球吧!”老王如是说道。
陆涛笑道:“行了王叔,有您这句话,我也不在乎输赢了,但是您得放心,我一定能赢的!”
“就喜欢看你这种自信的样子。”老王道。
“我也是,诶嘿嘿。”
……
很快,下午场有两个先生分别讲书的事情就在茶馆里面传开了。昨天和今天听过了陆涛讲《九头案》的老人们自然是知道为什么,他们也特别支持陆涛。还有一些个新来的,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呢。大家就议论起来了,渐渐的,竟然又有些凑热闹的从茶馆外面跑进来了,他们也不是为了喝茶,就是想听听书,顺便看看热闹。两个说书的掐架,这种事情百年难得一遇啊。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凑热闹的,你知道古往今来因为凑热闹死了多少人啊?就很久以前,有个大盗被抓了,游街的时候一群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把吃完的瓜皮往人家大盗身上扔。这个叫做落井下石。落井下石最是可恶,雪中送炭最是暖心。结果那个大盗的同伙来救人,把这帮扔瓜皮的瓜皮群众全都砍死了。
你瞧瞧,凑热闹的下场多惨啊。所以本作者奉劝各位,有热闹,别凑,没什么好处。你想啊,你看着是过瘾,可是呢你只饱饱眼福,其他什么也得不到,万一你看的那么看你不顺眼给你几下子,你受得了受不了。
就算没看你不顺眼,这个世界上不是还有误伤这个选项吗?
陆涛正在准备着,旁边忽然走过来一个老头,拍了拍陆涛的肩膀。陆涛回头一看:“哟,大爷您呐,什么事?”这个老头是谁呢,就是昨天陆涛和孙强讨论单田芳的时候,那个抓住陆涛询问单田芳是谁的怪老头。
这个老头是挺怪的,每天都来茶馆喝茶,喝的是高碎满天星。满天星虽然不值钱,但是也不是说哪个人都能喝到的,这个怪老头每次来,老王就给人家沏这个。他呢,喝茶听书,也不玩手把件,也不和别人聊天,就自己一个人玩的挺开心。
“你要和那个张先生比评书?”老头问道。
“是啊,这不在准备了吗。张先生一会儿就上去,他说完我再说。”陆涛道。
“小子,你有把握没有?”老头问道。
“有……吧?”
“有吧是什么意思?”老头被陆涛这个确定又不确定,自信又缺失自信的语调给逗笑了。
“就是有那么一丢丢。”陆涛伸手做了个“一点点”的手势。
“呵呵,你这个一丢丢说的,怪有趣的。好吧,希望你能赢。你要是赢了,我找你有点事。”老头道。
“大爷您别闹了,您找我不会是想碰瓷吧?”
“碰你奶奶的瓷!你看你大爷我是那种人吗?”陆涛把这老头气得吹胡子瞪眼。
“诶嘿嘿,不像。”陆涛就是开个玩笑。
“行了,准备吧,可别上台了丢人现眼。”老头说完,转身就会座位了。不一会儿,张先生就做了上去。
《济公》是挺传统的一段评书,是一些说书人集合了民间传说凑出来的一段宣扬佛家法门,宣扬济公活佛惩恶扬善的评书。这评书有年头了,因为故事比较散,其实很少有人说,因为评书不是单口相声,单口相声是说完这一段,下一段就不管了,评书却是必须要把所有的故事串联起来,一讲讲上几个月的。这么做当然是为了骗钱……咳咳,我只是开个玩笑。
张先生其实也是半路出家的和尚,要不然平日里说书也不可能说的那么水。但是他以前确实学过那么一小段的《济公》,吃了记忆面包之后,把所有的细节想起来,便自信满满的上台去了。
他说的这一段,特别传统,讲的是济公被广亮陷害,火烧大悲楼之后前去化斋的故事。说实话,这段太传统了,传统到但凡是有点见识的票友就听过那么个大概。
不过张先生这一次也是用出了自己当初洞房的力气,说的也算是精彩。
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张先生满头大汗的下来了。看着观众们的反应,张先生还算是满意,这是他说了这么多年,观众们叫好的声音最多的一次。
我就看你小子怎么比得过我的济公!张先生自信的想。
给大家一点整理内存的休息时间之后,陆涛就走上去了。他还是那件反过来把内里朝外穿的服务生衣服,手里虽然拿着扇子醒木,但是看样子怎么也不像是专业说书的,这一出和张先生比起来,自然就差了一截。那些没看过陆涛之前的《九头案》的观众不禁议论了起来。
“这个小年轻是谁啊,这么年轻说书?也太不像话了,出师了没有?”
“怎么可能出师,毛都没褪完,就敢出来揽活。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你们懂什么,小陆昨天和今天早上说的《九头案》比张先生说的有趣多了,人不可貌相,年轻就不能把书说好吗难道?”有听过陆涛《九头案》的观众在反驳。
有反驳的,自然就有接着反驳的。反驳来反驳去,底下乱糟糟不成样子。
怪老头一直静静地喝茶听书,一看到这种情况,不禁皱起眉头。
“他该怎么应对这种情形呢?”老头喃喃道。
陆涛上得台来,往椅子上一坐,看到底下乱糟糟的一片,也是眉毛拧成一个了。这么乱,怎么说啊,说了谁听得见啊?
陆涛正不知怎么办呢,忽然就想起了当初郭德纲老师说过的一件事。
于是他“嗯哼”一声,狠狠拍了一下醒木,开始念定场诗了。
底下有人注意到台上的陆涛,忽然发现陆涛似乎在说话了,仔细听了听,什么都没听见。这什么情况?
“诶诶,你听听,那家伙是不是开始说了,我怎么什么也听不见?”那人拽了拽自己旁边的。
“我也没听见,我是不是聋了?”他旁边的那位听了听,也什么没听见。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只能看到陆涛嘎巴嘴,一点声音没有,渐渐的,嘈杂的声音沉了下去,然后就看到陆涛拿起醒木又是一拍。
“啪!”
“——志广!”
“好!”台底下就一个人叫好,就是那个怪老头!
快吧?灵感来了,才思泉涌,所以码起字来犹如坐上火箭。灵感枯竭,才思不敏捷,码起字来便犹如坐上坐便……所以你们懂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