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火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唐变 > 44洛阳话事2

44洛阳话事2(1 / 1)

洛阳皇宫

洛阳古称雒阳、豫州,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中国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四方入贡,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异、光耀千秋。

隋大业元年,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同年,改洛州(东魏改司州置)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县。

至唐,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武德四年,置洛州总管府,辖洛州、郑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鲁州等九州,洛州辖洛阳、河南、偃师、缑氏、巩、阳城、嵩阳、陆浑、伊阙等9县。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道,洛阳属河南道。显庆二年置东都。开元元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开元二十一年,于洛阳置都畿道。天宝年间,改东都为东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阳。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说一下武则天,这位古往今来唯一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光宅元年始,改东都为神都,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法定命名为神都的城市,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以更大的规模开凿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像龛便是盛唐雕刻艺术的辉煌代表。武则天还令薛怀义为白马寺住持,大规模整修白马寺。唐代,中国佛教臻于鼎盛,佛教史上势力最大、影响最广、流传最久的教派禅宗在洛阳形成。唐玄宗长期居洛,曾敕令大修中岳庙,并赐风穴寺(在今汝州)内佛塔名“七祖塔”。

唐天祐四年,唐室亡祚,其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王朝,史称五代。

不过这个时代可没有五代了,因为李翔的穿越,延续了李唐王朝的国祚,因此五代还没有大规模展开就结束了,李翔统一帝国之后,鉴于长安的残破,及关中地区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因此迁都洛阳,这样,洛阳再次成为大唐的国都。

为什么这么多的朝代选择在洛阳定都呢?

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也是诸多朝代选择在洛阳定都的原因。

李翔选择定都在这里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更多的是吸取宋朝灭亡的教训,万一后世子孙不肖,不能让他们一下子就打到国都城下吧,李翔可是知道后世的几百年是游牧民族活跃的时期。

说到这里,我把洛阳皇宫交待一下,以后就不用再写了。

隋炀帝大业三年,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城[1],宇文恺在对洛阳城进行设计的时候,特别注意洛河点缀城区的作用,果断地改变了自魏晋单一宫制以来的左右对称都城布局,使这座城市别具风韵,并把城市的各部分与天子联系在一起。以“洛水贯都,有河、汉之象焉”,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银河,位于洛河两岸的里坊区,象征着银河两岸的繁星,把京城看成天帝的皇居“紫微宫”,紫微宫居洛阳城的西北角,象征着紫微星,即天之中央的北极星。架在洛水上的最大的桥和宫城的南边正门相连,叫“天津桥”,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在这儿停、发驶往银河的船,而洛阳的定鼎门大街,连接宫城正门和郭城正南门“定鼎门”的御道,宽110米称为“天街”,有天子之街的意思,对应于天上的“天街”星座。

隋唐城中轴线北起邙山,穿过宫城、皇城、洛水上的天津桥,外郭城的定鼎门,往南一直延伸到龙门伊阙,这就是隋炀帝心中的中轴线,从此都城的中轴线包含了天地之间的呼应和互动,从一座城市的地标含义,成为了一个王城的龙脉所在,这一理念也延续到了北京的紫禁城。

这样,城市与周边自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突出了城市的气势。因此,唐人韦述说洛阳城“北据山麓,南望天阙,水木滋茂,川原形胜,自古都邑,莫有比也”。

紫微宫在皇城北部,东西四里一百八十步,南北二里八十五步,周回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步[5]。南面有三门,中间正门为应天门,东为兴教门,西为光政门。应天门内为乾元门,乾门内为皇宫正殿乾阳殿(唐改为乾元殿,武周改建明堂)。

隋唐洛阳皇宫三大殿依次为:乾阳殿(唐称乾元殿)、大业殿(唐称贞观殿)、徽猷殿。其中乾阳殿规模最大,其体量和面积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宫殿之一。乾元殿不仅为上朝之殿,帝国每年的元日大朝会和新皇登基大典都在此举行。

最新小说: 我的女友是诡异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三国美色 霓裳铁衣 催昭嫁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公主万福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